搜索

让企业家“慈善榜”变“光荣榜”

发布时间:2022-06-17

​福布斯中国31日发布了“2018中国慈善榜”,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家族、瑞华控股董事长张建斌分别以42.1亿、10.9亿及1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捐赠总额名列前三甲。今年是《福布斯》中文版第十二次发布中国慈善榜,上榜的100位企业家(企业)现金捐赠总额为173.1亿元,与去年的103.8亿元相比,大幅上涨66%,为近6年来最高值。本次入围门槛为1300万元,远远高于去年的500万元。

我国企业家在本次慈善榜中,现金捐赠总额大度上涨66%,为近6年来最高值,而且,还是在入围门槛提高了800万元的条件下,这就更令人欣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捐款不少都是扶贫款项,如以42.1亿元的捐赠总额位列首善的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就向贵州省扶贫基金会捐赠扶贫款30亿元。令人高兴的是,在去年登上福布斯慈善榜的100位企业家中,今年有22位依旧在榜单上,教育、扶贫和医疗为慈善捐赠的三大主要方向。

而且,我国企业家捐款已成为常态,正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福布斯中国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成立自己的基金会,或通过在慈善总会内设立基金会的方式进行慈善捐赠,反哺社会。企业家的慈善行为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价值,企业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用自己的产品和效益推动社会进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为了社会的进步,企业家就是应该做大量的公益,朝着消灭贫富差别的方向努力。

然而,当前对企业家做慈善的道德评价,还显得不是很公正。事实上,对企业家做善事,社会的道德评价并不算高,距离预期尚有很大差距。这一方面需要完善企业家的生存环境,而另一方面,还要提高民众对慈善本身的认知度。并不是说是企业家,就必须做慈善,或者捐得越多,就证明他们有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为企业家做慈善说来复杂,需要从企业家自身的经营状况,以及各项政策对企业带来的收益而定。

不得不承认,如今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富人做慈善,还存在着道德绑架,以异样的眼光看待等问题。可以说,对企业家做慈善,社会的评价、理解、支持、开发还显得不够。究其原因,就是民众没有把企业家当普通人看待,对穷人不够尊重与对富人不够尊重都要不得在。事实上,很多企业家喜欢做慈善,证明他们赚到了钱,赚钱与慈善并不矛盾;企业家只有赚更多的钱,才有实力回馈社会。虽然我国的慈善事业,以及企业家在慈善方面的自觉性等,都还有改进的空间,但只要企业家在捐钱,就该给予正面评价。

当然,企业家慈善的动机很多,例如,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提高企业品牌的曝光率和市场占有率,以取得巨大的广告效应等。这无论是对于招贤纳士,还是提高员工的凝聚力都有好处。此外,企业公益性捐助在税法上也有一定税收减免政策。这在企业所得税法、慈善法中有明确规定。但是,如果企业家在经营中总是倍感公平和公正,处处在依法经营中受益,就一定会激发其善行的动力,也就能更主动地回报社会,反之亦然。

企业家自身的实力和潜力巨大。就拿扶贫来说,扶贫单靠政府的投入还不够,如果把众多企业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那将是一个庞大的扶贫之源。就像有人预计的那样,企业家群体的出现和企业家未来的发展过程,一定会在中国掀起一个富起来的人帮助穷人的高潮,最终让整个社会群体的生存环境得到充分的改善。由此,让企业家“慈善榜”变“光荣榜”,就需要拿出更大的宽容,更有利的政策措施,让企业家在经营中受益,同时唤醒其社会责任感,使其都能投入到慈善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