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3日,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人民日报用“实业家”来定位接受采访的刘天佑身份。他很自豪,“实业家”令他极为尊崇和敬仰,“因为企业家大多是为企业经营负责,而实业家更多体现在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创造价值。”
刘天佑,28岁,却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与稳健,与京东刘强东、小米雷军侃侃对谈,同框出镜,却丝毫看不出是1989年生人。其实,在这位近乎“90”一代的年轻企业家身上,有着更多闪耀的头衔:23岁时已身价过十亿,26岁荣登福布斯富豪榜,慈善捐款累计上亿,北京民族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副会长,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主任,2017年获“中国科学管理卓越人物”奖。旗下产业涉及房地产、矿业、教育、文化影视、安保、国际贸易、健康等产业。
人们或许津津乐道于他的财富,但刘天佑却吐露心声,“自己有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帮助了多少人。”年纪轻轻,纵横跨越七大产业,有何经商秘笈?在刘天佑看来,商业成功之道无非在于专业精深,成为一个行业领域的开拓者,用实力证明一切。用实力说话,从刘天佑求学之路起就是他的座右铭。本科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其后在北京大学继续攻读,取得管理学和经济学双博士。学问之外,更重能力建树。当踏入大学之门的学子更多为了“找个好工作时”,那时刘天佑想的却是“上大学不为找工作,而是为了创业积累。”他在大学有意锻炼自己三方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与人交际的能力,以这三方面能力加之专业知识、理论素养的能力去创业,才是创业成功的首选。
丰厚的知识储备,敏锐的商业意识,有胆有识的经商魄力,大学一毕业,刘天佑就紧跟国家经济战略布局,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逐渐扩大了商业版图。大商谋道,小商谋利。商海博击,砥砺前行,刘天佑对经商、为人之道有了深层次的哲学思考,他提炼出独道的“五家”之论:人首先要做事,成为“事业家”,知行合一,通过做事进行学识素养积累,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行家;其后是成为“企业家”,开拓市场,对企业经营负责;再之后是成为“实业家”,拥有一定的实业和资产,积累足够的财富,能够去影响、改变,甚至创造一个新产业。“这‘三家’需要通过勤奋学习、踏实做事去达成,更多的是做人生的‘加法’”而刘天佑更为看重是成为后“两家”:即“教育家”“慈善家”,则是他追求的人生终极“目标价值”,需要脱胎换骨的修行与历练,需要智慧加持与超越自我,更多的是做人生“减法”。“一加一减”中透出刘天佑的人生大智慧、事业大格局。
年轻而不气盛,志得而不意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位年轻企业家身上沉淀着深沉而质朴的家国情怀。在他的经历中,“教育”是最闪光的字眼,“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要靠教育去推动,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他的心中,“慈善”是最柔软而且份量最重的,“慈善不仅是单纯的捐款、给钱,更多的是通过办学、助学,解贫困生升学就业之难,还可以通过产业投资和孵化,去帮助更多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为社会创造财富,让普通人的人生有所收获。”
在刘天佑看来,企业家的价值在于为社会解决问题,你解决的问题越大,创造的社会价值越大,你就会越成功。“作为企业家、实业家要有社会责任与担当,要能给社会带来价值,如果只为赚钱,长久不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天佑对“成功”的解读很朴素:“帮助他人,成就自我。”他旗下的地产、教育、健康、几大产业解决了大量社会人员的就业,让他们有工作、有尊严。当职工说“我在这个企业很自豪”时,这是让刘天佑最感欣慰的。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年轻一代寄予了殷切希望和谆谆教诲。作为一名年轻的企业家、实业家,刘天佑心中激情澎湃。“这是一个美好的、大有作为的新时代!”刘天佑情不自禁地说。十九大召开,让年轻的刘天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与更加充满希望的未来,“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令他聆听到新时代的召唤,更加意识到作为企业家肩负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刘天佑备感振奋,“这鞭策企业家要把办好企业、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当作毕生的事业,不忘初心,全力以赴投身改革,集中精力埋头实干,锐意创新,有胆识、有魄力、敢担当,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他感慨道,惟有如此,才能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才能担当起强国、富国的责任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