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与提升

发布时间:2022-06-17

  [摘要]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企业的社会责任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和实践,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促进建议。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是近二十年来西方社会对企业要求的一股重要力量,已经逐渐融入了企业文化及企业经营运作之中。最早于1924年由美国的谢尔顿提出。传统的观念认为企业的目标是要为股东赚取利润,对于企业是否应负担社会责任大多采取否定的态度,然而随着经济快速成长,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企业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也愈来愈多。社会上政商勾结、利益输送、劳资纠纷、环保抗争、消费者投诉等事件层出不穷,这种情形促使企业在赚取利润之外,开始关心如何回馈社会,及思考其所应负之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Carroll(1995)提供一种四层分类法的CSR模型,如下表所示,他认为企业依其发展历程必须承担四个不同层次的责任。由低至高将企业社会责任区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与慈善责任。 
  表 企业社会责任(CSR)模型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认识并且实践其社会责任,但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影响下,也有一些企业背弃了自己基本的社会责任,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良影响。 
  1.市场诚信方面 
  一些企业借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之机,在生产经营中背信弃义,屡屡发生以假充好、制假贩假、虚假宣传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给消费者造成各种伤害。违法违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号称有着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诸如违法违规经营、欺骗股东、中饱私囊等现象也屡见不鲜。 
  2.资源及环保方面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往往也是直接和间接浪费资源、损害环境的责任单位,一些企业发展模式粗放,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现象严重,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来获取高增长。 
  3.内部劳动关系方面 
  随着新劳动法的颁布,国家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继续加大,但是劳动力供大于求造成的“强资本、弱劳动”格局,使得一些惟利是图的企业有机会逃避对职工应有的社会责任,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4.社会公益事业方面 
  回报社会也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然而,我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大多缺乏慈善意识和社会公益意识。有媒体披露,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有捐赠记录的不过10万家,尚不及总数的1%。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三、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 
  目前,举国上下都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企业作为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是所有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推动。 
  1.广泛宣传社会责任理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观念引导行动,要让企业更多地履行社会责任,首要的是要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为此,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宣传非常必要,要营造以承担社会责任为荣、以逃避社会责任为耻的舆论氛围。开展正反两方面的强化措施,对那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予以嘉奖、宣传,对严重违法的企业进行曝光,形成社会舆论的监督。 
  2.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及处罚力度 
  建议政府制定和完善有关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法规,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治打击力度。企业必须严格贯彻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对于违犯法律规定,从事非法生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破坏国家经济和社会市场秩序、侵害职工和消费者人身安全、拒不承担社会和环境治理责任的企业要依法加大惩处力度。 
  3.积极倡导和开展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经常化、长效化。 
  政府作为社会的组织和协调者,应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监督和管理职责,引导企业提升社会责任感。要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劳动法制的轨道;积极推动企业对环境负起更大的责任,鼓励发展和推广无害环境的技术,改善工人工作环境,提高环保水平,成为对社会负责的企业。 
  四、结论 
  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是企业长盛不衰的重要法宝[4]。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义务。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企业竞争,将不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更是履行社会责任的竞争。 
   
  参考文献: 
  [1]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 Carroll, Archie B.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volution of a definitional [J]. Business and Society, 1999,38(3):268-295 
  [3]陈红: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企业社会责任探讨[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3 (2):17-21 
  [4]于广洲: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在“中国-瑞典企业社会责任高层论坛”上的演讲,2008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