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由中欧校友总会主办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企业社会责任倡议书发布暨主题论坛及成果展览开幕系列活动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教授陈杰平作了题为“商业文明与社会责任论坛”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企业应该通过商业活动,利用技术的进步、制度的创新, 努力践行社会责任,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以下内容根据陈杰平教授的演讲实录编辑整理而成:
今年4月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财经频道和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媒体评论员,《名利场》《连线》《时代》等杂志专栏作者,《财富》《纽约观察家》特约编辑达夫·麦克唐纳(Duff McDonald)出了一本新书《金色护照》(the golden passport),书中对哈佛商学院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商业活动在整个社会活动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社会对商学院的期望值也就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学院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它的社会责任。我们中欧的使命就是要培养兼具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领导者,哈佛商学院的使命是要培养改变世界的领导者,哥伦比亚商学院的愿景是要以商业为核心,开发改变世界的理念和领导者。其实每个商学院的理念都提出商学院应当承担社会责任。
我个人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一个理解,这里就要用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认为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就是不做恶,能赚钱,不能赚钱的企业都是耍流氓。为什么说不赚钱的企业没有商业道德?一个企业至少应该受到职工的爱戴,应该受到你的客户和你的供应商的尊敬,这是我认为一个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条件。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你就不要去说承担什么社会责任,改变世界,那是不可能的。做到这一点以后,我觉得这个企业就应该去努力践行它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比如说大家经常做的扶贫、支教、保护环境等,但是这还不够,最终我们要让人类富足。地球上有90亿人口,如果每一个人都喝上干净的水,都能住上他们能够负担得起的住房,能够接受个性化的教育,还能享受顶级的医疗保险,有用之不竭的无污染的能源,这就是人类富足的最终定义。
该怎样实现这样美好的愿望呢?首先要通过商业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景。大家都学过宏观经济学的纳什均衡,就是在市场交换中交换的双方都会获利。我认为商业活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是社会进步的火车头。
我建议大家看一本题目为《富足》的书,刚刚翻译成了中文。我在看这本书之前是很悲观的,我认为人类是没有可能达到90亿人都喝上干净的水,用上电,拥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没有污染的能源。但是看完这本书你会相信能够我们做到这一步。
原因有三个:第一,因为有市场经济,有商业文明,有交换的机制。第二,技术的进步,实现了解决能源稀缺的可能性。现在有一个技术,大概只需要三美分就能把不管多脏的水加工成可以直接注射到你静脉的净化水。有了这个技术,那么我们前面讲的这个远大理想——让90亿人都喝上干净的水,是可以实现的。第三,除了技术和商业以外,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技术慈善。所谓的技术慈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它们在商业模式上、在技术上有很多创新的想法,这种创新可以使我们改善人类生活从而达到富足。
根据人民日报8月16日的一个报道,如今我们已经减少了7亿多的贫困人口。我从来不认为我们做公益活动的目的是要消除贫富差距,因为贫富差距本身并不是罪恶的根源。
什么情况下,贫富差距才会变成罪恶的根源呢?第一,穷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没有上升的渠道,绝望了,这会产生暴力革命。第二,存在着绝对贫困,什么叫绝对贫困呢?就是这个人要饿死,生存条件太恶劣,没有办法生存下去。第三,这些富人是通过不仁的手段在加大贫富的差距。
只要不存在这三种现象,贫富差距本身并不是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反过来我们最需要用技术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去消除绝对贫困,使我们全球90亿人口都能喝上干净的水,住上优质的房屋,享受顶级的医疗,有用之不尽的能源。
在这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理所当然要对社会的进步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希望中欧的EMBA毕业生都能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中欧EMBA设立了各种奖项鼓励学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从2008年到现在已经有19个班级拿到了中欧善为奖,19个个人拿到善为奖。我们还专门设立了一个EMBA公益奖学金,为那些全职从事公益活动的人提供一个在中欧读EMBA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