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十年树木,Honda的责任之思

发布时间:2022-06-17

     地球存在42亿年,如果将之换算为一天,那人类出现只有16分钟,工业革命仅仅2秒。但就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人类却已经用尽了超过70%的地球资源。

  非要危言耸听,只是,地球亟需呵护。人需要对赖以生存的家园有一种忧患意识,企业更需要心怀一种责任感。

  上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学者奥利弗·谢尔顿在《管理的哲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应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如今,“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许多企业战略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汽车行业,几乎每个车企都高举着公益的招牌。但事实上,真正将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不作为秀给公众的一场道德仪式,而是有思考、有步骤、持之以恒的却并不多。Honda则是一员。

  总结Honda在华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是一条市场份额逐年攀升的登峰之路,亦是一条漫漫的社会责任践行之路。其中,十年树木,尤为突出。

  7月22日,Honda在华16家企业的207名员工代表再次齐聚内蒙古兴和县,参加以“绿色未来,你我共创”为主题的联合植树活动。这是他们第十次成规模性的来到这里,也是Honda在兴和县进行植树的第十个年头。

  作为一项长期公益项目,Honda在华企业联合植树活动在2008至2017年的十年间,分两期共投入3000万元资金。在绿化面积不到30%的荒地上栽植超过150万株苗木,绿化面积达到14500亩。在逐步完成植被覆盖面积的同时,该项目还邀请林业专家针对兴和县半干旱气候以及沙质土壤多的特点,研究和积累了丰富的荒漠地区种植技术和经验,使得栽植苗木在栽种当年存活率平均高达95%,三年后的平均存活率也高达93%。通过多年持续不断地努力,当年荒漠贫瘠的土地如今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十年努力,Honda植树造林前两期项目圆满完成。在今年的植树活动上,Honda宣布与兴和县政府签署了第三期即下一个五年(2018年-2022年)植树造林合同。新的植树造林区域选定在兴和县高铁以北,集张铁路以南面积为7000亩的荒地。Honda在华16家关联企业将在前两期3000万元投资基础上继续提供2000万元的费用,与兴和县共同创造在未来让人称道、让当地居民感到喜悦的植树造林工程。

  一域一事,十年持之以恒,又续五年承诺,可能还有更长时间的投入。这是Honda在华16家企业的公益之举,亦是Honda的责任之思。

  其实,在慈善公益屡屡遭受质疑的舆论氛围下,企业社会责任如何摆脱作秀嫌疑,赢得社会的信任、公众的好感,很值得思考。毕竟,对于企业的公益之举,人们记住的往往不是一次壮举,而是默默奉献的诚恳态度;一个企业应该做的,能够做的,不一定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却可以坚持不懈。因此,我们看到公益之于Honda,不是任务,更像事业;不是开支票,更像一堂必修课程。

  如果将企业的公益行动置于整个社会看,任何企业都力量有限,但如果可以启迪一个公益思路,那随行者将众多。作为耗能与排放的工具,汽车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仿佛天然带有对环境的原罪,因此,环保植树成为很多车企的公益必做项目,用行动告诉全社会:汽车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功臣,但并不意味着必要成为环境的罪臣。然而,与多数企业只植树不顾后续成活效果不同,Honda采用的方式不是委托基金会等第三方组织进行管理,而是直接与当地政府签约,并采用分期打款的方式,激发督促当地政府种植养护监管的积极性,最大化的确保种植成活率,最终让荒漠变成绿洲。这种思维,无疑是一种更大的示范力量。

  事实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为企业塑造社会认同、积累社会信任资产的同时,还孕育着另一种力量,那就是为企业内部带来凝聚力。十年间,Honda在华累计16家相关企业的1700多人参与植树活动,在他们看来,这不是简单的社会实践,而是一次集体主义的认同分享,更是了解企业价值航标的平台和方式。正是基于企业的向心力,激发着合作事业体与员工的热情,让Honda在市场开拓上披荆斩棘,并于去年成功成为日系汽车在华销量之冠。

  当然,在环保事业上,Honda绝非植树这一道单选题。多年来,以成为中国社会所期待存在的企业为目标,Honda始终致力于先进环保型产品和技术的开发与引进。同时,除在华企业联合植树活动外,从2007年开始,Honda还每年开展“节能竞技大赛”,参赛者利用Honda的发动机,自己动手造车,挑战利用一升油行驶更远的距离,通过比赛提升参与者不断挑战的精神和环保意识,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如果用户对Honda的好感来自其高品质和富有魅力的产品,那么能够让全社会对Honda心怀敬意的,则是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持续的公益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