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共收集111件安全与健康领域警示事件,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企业应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将安全事故消除在风险隐患阶段,实现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2年5月,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共收集筛选了159件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从涉及的议题看,合规管理、消费者责任、安全与健康领域的事件占比排在前三,分别为35.22%、27.04%、12.58%。从ESG维度看,社会、治理和环境领域事件占比分别为44.65%、50.32%、5.03%。
防范安全风险,遏制事故发生
2022年是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收官之年,4月,国务院安委会制定了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十五条措施,并以此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在1-5月收集的111件安全与健康领域警示事件显示,大部分警示事件为政府在检查过程通报的安全隐患、不符合生产标准以及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等情况,政府通过强监管检查帮助企业查漏补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主动战。但另一方面,重特大事故反弹,据应急管理部消息,2022年第一季度,我国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608起、死亡3935人,其中提到矿山行业违法违规开采及瞒报、盗采等问题突出,建筑领域违法违规建设施工问题突出,化工危化品领域检维修和试生产环节风险突出等七项突出问题,少数重大安全事故的背后,往往是企业屡犯不改,忽视安全责任。南方周末收集的5月安全与健康领域警示事件显示,警示事件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建筑业和化工业,占各类安全与健康警示事件的70%,共涉及23家企业,被监管机构处以共计501万的罚款,还有部分企业因此被停业停产整顿。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和生命线。对于企业而言,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不仅影响企业正常有序经营,更会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而化工业和采矿业的安全事故还易引发次生环境问题,扩大事故影响。5月31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举行“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视频会议,提出“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的主题,在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更是把“安全生产责任制”修改为“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每一个环节的生产责任,要求企业将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规定与日常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全力防范安全风险,遏制事故发生。
强化人才储备,着眼长远规划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但受新冠疫情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稳就业、促就业是政府保障民生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5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扩大企业就业规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教育部在5月举办“就业促进周”,全国举办超1.5万场招聘会,累计提供超80万岗位,帮助应届生实现就业。5月,企业单方面解约还未入职的应届生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代表事件包括小鹏汽车毁约二十余名应届生,理想汽车取消部分应届生聘约,河源联通以超24岁为由解约应届生等。对此小鹏和理想回应称由于业务调整,后续会妥善处理,给予应届生调岗或赔偿。河源联通发表致歉,称将继续履行就业协议,改进后续招聘工作。固然企业招聘理应遵循自身业务发展进度合理设岗,但企业为节省经营成本违反聘约,以较低的经济赔偿规避用人成本的支出将留下违背信诺的负面企业形象,也折射出企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以及缺少长远发展规划,让社会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提出质疑。在经济环境承压的情况下,更需要企业勇于担当,促进社会就业,与员工共渡难关。尤其是应届生作为可塑性较强的员工类型,企业通过加强应届生的培养,可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的动力,强化整体人才储备,也为企业在危机中寻找转型升级道路带来更多可能。疫情期间,各省市政府大力推进就业,采取各种措施稳就业保民生,亦需要企业并肩而行,共同解决当前的就业难题。
5月十大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