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当前,百业艰难,但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21日下午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面向未来,如何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企业家精神?如何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研究智库助理研究员马峰进行解读。马峰表示,这一讲话立足市场主体、面向两个百年的战略目标,从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三个方面集中论述了今后及长远时期中国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战略定位,体现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政策视野,体现了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绘制蓝图的目标导向。“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载体,更是畅通市场经济循环,进而带动经济、社会大循环的基础性推动力量。市场主体从微观的百姓日常生活物资的配送,到宏观的国家战略项目的实施,都有赖于市场主体的‘腾挪’本领,有赖于实体经济的创造性活力。”马峰对记者说,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双轮驱动带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进步、市场繁荣、人民乐业,实现了从温饱到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对内改革就是要破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建立起成熟定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就是敢于向海而生、勇立潮头,对全球化潮流顺势而为、乘势而用。马峰谈到,今日之中国的发展变化,面临新的内外部环境的大变迁。从国内来看,一方面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大交汇期,是两个百年的重大交汇期,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十分重大;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增长阶段面临转型的攻坚期,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一抓到底、一往无前。此外,必须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补齐民生短板,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要努力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三个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统一于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开新机、育新局,激发社会活力。“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面对国内发展大变迁,要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社会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红利、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制度红利,形成两利叠加的红利合力,激发各级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创新动力、发展潜力,把国内经济大循环驱动起来,国内微循环搞活起来,形成大循环带着微循环,微循环推动大循环,环环相扣、环环驱动、生生不息的内循环格局。马峰认为,今日世界之变化,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变局是人类命运更加紧密相连、国际力量对比更加均衡的变局;是新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发展的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人类社会下一步往何处去的变局;是中华民族摆脱近代百年屈辱命运,经历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迎接民族复兴曙光美好未来的变局;是人类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社会发展与价值观重构的变局。面对这样消极与积极并存,矛盾交织对立,现象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局,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就是给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给世界提供的最稳定的发展力量,就是给世界贡献的最大的中国正能量。要坚持全面扩大开放,以更高水平的开放主动引导、塑造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让国内大循环成为国际循环的牵引动力,国际循环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推动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动力环,这要靠全面扩大开放对国内、国际市场主体的政策发力,让国内国际市场主体成为双循环的载体和直接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