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与世界经济论坛联合进行的一项全球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1100名CEO中,超过2/3的人赞同“恰当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盈利能力至关重要”。可见,真正有抱负或者“基业长青”的企业,其核心价值、核心使命都超越了单纯的赚钱。
顺应这一态势,监管机构和第三方评级机构正在推出指导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相关标准和报告规范,以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体系建设。
实际上,企业社会责任不是一个清单,也不是一套准则,更不是要求企业做自我牺牲的事,而是要用企业的核心能力去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重心在于找到商业与社会的交集。
比如,在捐钱出力、加班加点生产产品或者克服重重困难、维持正常运营等议题中,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力和定位找出优先项,重点选取与公司商业逻辑相关、对业务增长有帮助的议题。
确定议题后,就可以进一步展开精准化提炼。在此过程中,还可评估与业务相关的外部消费趋势,从中发现商业机遇,进而连接到品牌形象,最终实现业务增长、业绩增加。这一过程其实也是识别、满足社会需要,将社会影响引入公司治理的过程。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则可以通过制定政策、采取措施来影响和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体包括,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促进行业信用建设和行业守信自律,完善企业信用数据库,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和行业约束;鼓励企业对员工参与志愿者活动进行制度性支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