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不断重新定义、不断迭代升级的时代。社会责任之于企业,不再局限捐钱捐物,或是生产及利润的增长,而是开始思考定义以外的东西,即我们还能为社会做点什么,让社会“因我们而不同”?
学者阿奇·卡罗尔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个金字塔结构。从下到上,依次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应尽责任),最顶端的是无法被强制界定的“愿尽责任(Discretionary responsibilities)”,指的是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成员,必须为社会的繁荣、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衡量一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格局,最高层次的标准就是这个看似模糊的金字塔顶,看企业是否在“愿尽责任”这一层面做出更为创新、也更具广度和深度的实践。工业富联就是这样一个鲜明的研究范本。日前,「2019金融界中国上市公司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金智奖’价值评选颁奖盛典」在北京成功举办。备受关注的是,工业富联荣获“2019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公益贡献奖”,这是组委会的专家评审和社会公众对工业富联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的肯定和认可。科技创新,责任先行。透视工业富联战略布局,公益之举只是工业富联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小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个行业赋能者,我们将社会责任绩效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从多个维度激发市场向上的长久效应,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一系列现实问题。这是我们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坚守和新的思考。“透过工业富联CEO、CSR委员会主席郑弘孟的一番话,我们或许可以窥见工业富联的赋能哲学,还有中国传统行业未来的样子。从中国制造到智造中国,从绿色制造到制造绿色,工业富联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在积极践行绿色制造生态、绿色地球建设。基于Fii Cloud云平台研发而成的“智能绿色循环制造系统”,对制造过程中产生钨、钴等废弃贵金属废料再生利用,循环300吨碳化钨材料,减少水消耗6万吨,节约用电约100万度。循环经济,即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有限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具有共享化,节能化的特点。种种迹象表明,工业富联已将自身经营管理与国内环境优化、传统产业升级、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事业拉到了并重的位置,正在推动更为深层次的产业革命、更为深刻的社会变革。立足当下,无论社交、餐饮、地产还是汽车,各领域的边界正在快速被粉碎,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涌入进来,对产品本身、产业生态、商业模式进行了重构。作为代表选手之一,工业富联将跨界融合作为品牌创新驱动力和品牌符号,将赋能理念提到了崭新的高度,瞄准“智能城市”建设全面发力。不难发现,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病”日益严峻,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智慧城市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智慧城市不是单纯的城市信息化,而是通过智慧技术对城市价值进行重塑和再造,是新一代技术倒逼城市创新和发展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不只是工作,也是我们事业的重要一环。为推动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没有过哪怕是一刻的松懈。”在郑弘孟看来,企业社会责任应融入企业的血液当中。在企业内部,工业富联成立了CSR委员会,透过六大职能单位包含EHS、劳工/人权/道德、节能减碳、 绿色供应链管理、资讯网络安全及工会,将ESG管理(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切实融入企业运营管理。另外,向所有员工普及合规文化,定期召开会议针对平台的整体信用、操作风险等问题进行讨论。让“协同共生”筑牢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屏障,这是工业富联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延伸。目前,工业富联已与腾讯等参与共建鹏城实验室,发起成立深圳市工业互联网联盟、国家级精密工具智能创新中心、国家精密工具智能制造创新联盟、广东省级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基地、富智造云生态等,在杭州、深圳、广州、香港、澳门等城市纵深布局工业互联网产学研体系,致力填补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技术、应用”的空白,让智能制造事业在正确航道上平稳前行。哈耶克说“商业是最大的公益”。业内人士指出,企业在服务好用户、为股东创造回报之外,还需要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做更多的考量。眼界更广、格局更大的企业,才配得上更多的尊重,也值得人们拥有更多期待。在这方面,工业富联做好主业的同时,力争把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行为落实到具体的日常工作当中,这一探索无疑成为了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样本,为后来者提供了参考借鉴。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契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诉求。作为重要力量之一,工业富联正以最积极的形象出现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赛道上,目标很清晰,就是让生产更智慧,让行业更健康,让社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