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以社会责任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发布时间:2022-06-17

 ​今天的网络空间需要更加客观、理性、真实的声音和内容,网络传播必须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这是媒体的责任,也是互联网企业的责任。要共同担负起网络传播的社会责任,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这阐明了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理念,也指明了网络传播的社会责任。然而,网络传播在促进信息共享、完善社会治理、服务百姓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垃圾、网络谣言、网络侵权、网络诈骗、色情暴力等问题。作为网络传播的管理者、从业者以及直接受众,在治网、管网、用网中,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共同维护网络家园的和谐安宁和秩序之美。

提高网络道德意识,担当起建设网络精神家园社会责任。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亿万网民在网上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已经成为常态。网络传播具有自由性,空间的无限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三个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其局限性。一是缺乏严谨度。网络传播信息内容有时也会失偏颇,更有甚者,对大众言论导向进行刻意引导,引起群众恐慌社会混乱;二是缺少启示性。在信息时代,信息的数量有了保证,但是质量却大打折扣,网络上发表信息不少是出于自身主观意识,甚至是无病呻吟;三是缺乏思想的深刻性和观点的前瞻性,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上,或者文章没有激情,难以舞人号召人引导人。在网络世界这样一个大家园里,我们要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我们既要做网络红利的受益者、文化交流的践行者、开放共享的倡导者,也要做社会责任的担当者、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者、网络空间秩序的维护者。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共同建设好、维护好、运用好网络,让网络成为风清气正的美好精神家园。

强化网络传播成风化人意识,发挥好净化社会风气重要作用。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数量1992万人,预计2017年中国网民数量将近8亿人。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但不同文明之间的藩篱仍然根深蒂固,这也成为世界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媒体越来越重要,社会给予的希望越大,社会责任也就越大。网络传播对社会风气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多年来,知名网站都举办“中国网事•网络感动人物评选”,吸引数亿网民参与互动投票,草根英雄们的事迹和精神因为网络变得更加广为人知,凝聚人心,感动和催人奋进。这样的活动,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社会文化。我们的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我们应当把网络传播作为沟通的桥梁纽带,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努力促进文化文明共建共享,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网络传播热衷于情绪化而非理性思考,热衷于谣言而不是事实,甚至热衷于靠水军来赢得市场竞争,那是对未来,对下一代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2.6万亿元人民币,接近GDP的三分之一,到2030年这一比重将超过50%。互联网一方面自身产生了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在实体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信息交流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孵化器,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网络传播要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升传播的精准度。在大数据、云存储,用互联网思考的今天,互联网上的任何动作都会留下痕迹,在那些信息接收者的脑中更会留下印记。互联网给予了人们便利,那么在进行网络传播的同时,我们也要有社会责任感。中国人形容互联网之树“根深叶茂”,叶茂是长成器的结果,根深是稳固牢靠的必然,这样才能使互联网健康持续发展。互联网之树的根基就是技术和产业。把技术产业搞好,芯片、软件、关键设备方面搞好支撑,是互联网持续发展的重要道路。

传播思想、传播事实、传播观点,要比传播商品更为重要,如果我们传播的东西有问题,我们的下一代就会受迫害。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是形势所需、时代所需。我们要切实从各个层面扎实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网络、温润人心、始终让其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