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大报告CSR解读-总结篇 | 站在新时代高岗上重新审视5大关系

发布时间:2022-06-17

​十九大胜利闭幕了,引领新时代的“梦之队”也亮相了。这次大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社论已经给出了定位。或许到2020年、2035年和2050年再回首,又发现新的价值也未可知。

这几天,下面这张图被刷屏了。

相信每个人看到这张图时,心境与感悟自是不同。每个人都想长命百岁,甚至长生不老,去触摸未来。企业家们也都想自己的公司基业常青。作为一名CSR人,担负着机构可持续发展重任,就要“吃白菜的命,操卖白粉的心”,迅速站在新时代高岗上,重新审视十九大报告中多次阐释的这五大关系,重新定位、未雨绸缪。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企业要发展社会资本

 

中国经济总量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主家的余粮”越来越多,有底气“吃饱”更要“吃好”;“寡”的问题已经解决,但“不均”的压力日益增大。新时代的新矛盾、新思想、新理念、新目标,都意味着发展要高举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新“指挥棒”。这要求企业不能只“闷声发大财”,而要学会如何“散财聚气”,维护好利益相关方关系,因势得利。所以,企业要注重积累、发展和维护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外的社会资本,由经济体存在向社会关系存在转型,成长为“智商”和“情商”兼具的企业公民。

 

 

消费与投资的关系——应对利益相关方诉求升级

 

十九大报告已经明确“增强消费对经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经济结构中消费的贡献和占比会更大。同时,对投资的要求也更趋向于在增量上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倾斜:重点在三大产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六大领域(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说白了,供给侧改革要在过去“三去一降一补”做“减法”的基础上多做“加法”,扩大优质增量供应。

这都意味着企业的利益相关方结构和诉求都在升级,食品安全、健康卫生、教育等传统CSR议题需要更多从“授之以渔”的投资角度取代传统的“授之以鱼”的公益角度审视。

同时,在消费与投资关系下,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还要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矛盾,遵循共享经济、三大产业等领域的创新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实体经济为体、虚拟经济为用”这一原则。

 

 

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从对立到统一

 

这是一对老矛盾,也是中国企业CSR领域进步较快但同时挑战最大的领域。传统思维更多的是如何应对管制,如提高排放标准、强制披露信息、严惩重罚制度等。十九大报告将“推进绿色发展”放在了首位,通过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这十分有利于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绿色金融、清洁能源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领域化挑战为机遇,发现新蓝海。

但同时,以国家公园等为标志的“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等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企业应密切关注和跟进。

 

 

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做全球企业公民

 

通过“一带一路”贡献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但同时我们也要遵循全球规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鼓励中国企业不仅要在国内做企业公民,还要把自己放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做全球企业公民,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也建议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从这个维度加大与中资企业分享自己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经验,并从中发现商业机遇,比如社区关系管理、供应链责任管理等。

 

 

工商业与“三农”的关系——要反哺并共同发展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首次提出“乡村治理体系”。再结合前期对“精准扶贫”的系列论述和安排,可发现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主导是政府,落脚在乡村,主体是企业。

建议企业在制定反哺乡村计划、策划相关项目时,结合自身资源、专业和平台等优势,梳理乡村的实质性需求。尤其建议企业尝试将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如腾讯的“为村”平台,以“互联网+乡村”模式,为乡村连接情感、连接信息、 连接财富;善品公社以“互联网+扶贫”的电商扶贫模式,通过组建农村合作社提升当地乡村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