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建社会责任型企业

发布时间:2022-06-17

 

    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体现并努力创建社会责任型企业,这是当前我国企业转变经营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作为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的专业社团机构,必须在理论与实践当中认真探讨并深入研究,进而推动我省企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因此,研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建我省社会责任型企业首要任务。

十八大报告在进一步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任务,这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履行社会责任又是当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企业来说,传统的成本、质量、服务已经成为最基本最平常的标准,而用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去规范企业,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从管理的进程来看,企业管理正在从全面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走向社会责任管理。企业管理不仅表现在投资者、管理人员的职能,而且融合为劳动者、消费者、供应商、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这种新的管理趋势,要求企业从更广泛的公众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对自己的监督、检验和认可。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塑造和展现企业有益于公众、有益于环境、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面形象。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消费者对其产品也就更加信赖,从而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和顾客的回头率,赢得市场。由此看来,成功的企业必须做好自己的商业品牌和企业的社会公民品牌。一个企业是否成功,不仅要看它的股东是否满意、客户是否满意,还要看一般社会公众满不满意。因此,成功的企业不仅是只做好自己的商业品牌,还要做好企业社会公民这个牌子。不做好这个品牌,这个企业就不算成功,也不可能成功。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审视企业发展,可以看出,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是企业对市场、客户、员工等的看法和态度,是企业表明如何生存的主张。它既不能被混淆于特定企业文化或经营实务,也不可以向企业的财务收益和短期目标妥协。企业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企业内部。它们是没有时限地引领企业进行一切经营活动的指导性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它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越企业的战略目标。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公民”的中心内涵:“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满足股东利益的同时,还应当不损害或满足其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所在社区和环境等相关方面的利益,其实质是一种企业的价值观念的实践,因此,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共同的基础——企业价值,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价值的形成过程就是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作为企业,要成为优秀公民就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虽然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组织,企业短期的繁荣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获取,但是企业持续增长的力量却只能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追寻。

“企业公民”概念属于社会文化范畴,是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经营实践、运作和策略相整合的行为方式。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源泉。企业在享受社会赋予的条件和机遇时,也应该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动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企业公民”这一概念蕴含着社会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意味着企业是社会的公民,应承担起对社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辩证的体系。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个有机的开放的体系。其基本构成主要为三个“倡导,又不局限于三个“倡导”,它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变化的体系。所以十八大报告中,并没有在三个“倡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直接画上等号,就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更大的包容开放性,它包含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所有内容,是一定时代、地域和人群共同的基本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社会责任的所有内涵,是创建社会责任型企业核心性的指导源泉。

 

 

 

                                                                  作者:杨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