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为何国企责任“打分”高?

发布时间:2022-06-17

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16)》(简称《蓝皮书》)显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最高,为56.1分,央企社会责任指数得分达到67分。

综合近年来多个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成果来看,国企尤其是央企“领跑”企业社会责任已是趋势,这是诸多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早在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2005社会责任报告》,这是央企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彼时,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尚处在萌芽阶段,中国企业界尚未预料10年后会出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猛增的局面。该报告的撰写者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并非抽象理念,各大跨国公司将其上升为公司战略,视其为公司核心业务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将来发展的趋势。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事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据悉,截至2010年12月,我国有710家企业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此后报告发布数量猛增。据统计,2014年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达1526份,较2013年的1231份增长24%;2015年,这一数字上升至1703份。其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近年来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中,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已成为“主力军”。

2012年,国资委成立了“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指导委员会”,探索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制,推动企业建立履责长效机制。在国资委的要求下,当年年底,所有央企均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不仅如此,央企的社会责任报告水平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中国移动连续数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等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已入选哈佛商学院教材案例。中远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连续数年被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评为典范报告。

今年7月在京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上,主办方发布了《2015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在社会责任管理的规范化方面,超过80%的上榜国有企业设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团队,同时对社会责任管理团队有明确目标及考核,说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管理的规范化,这有助于企业系统全面地履行其社会责任。

本次发布的《蓝皮书》也指出,国企得分较高主要是因为更加重视依法经营、股东权益、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等议题。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李伟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社会对国企有较高的期望,且相应的监管制度也比较严格,国企理应在履责方面做出成绩。

“以央企为主体的国有企业,其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和资源也更加充足,较早建立了社会责任管理制度,这些是国企履责的基础条件。”李伟阳说,“此外,国企的经营目标不仅是营利,社会目标、环境目标等都可能会纳入主管部门对国企的考核范围,因此国企的综合价值会体现得比较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国企尤其是央企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迅速与国际接轨,与其业务有关。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开展业务。其进出口贸易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中国也随之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对外投资国家之一。

有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跨国公司在履行企业公民责任方面受到一些质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负面消息吸引了公众和媒体的注意。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与国际接轨就成为中国企业的“刚需”。那么,国企如何在履责方面做到更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企业社会责任首席研究员梁晓晖认为,国企作为担当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力,不应将企业社会责任当作公关宣传的方向和工具。由于具有先锋示范效应,国企在担当和履行社会责任时应该遵循问题导向,“企业和行业有什么实质的问题和挑战,先去解决它”。